目前,河南正在收獲8600萬畝小麥,中原地區小麥生產的“三個夏季”正忙著。在河南省洛陽市的河南省智能農業機械創新中心,已有2萬多臺農業機械接入互聯網平臺,農業機械跨區域運營的軌跡、區域和位置一目了然。
“我們開發的管理平臺可以通過安裝在農業機械上的BDStar遙控器將分散的農業機械連接到網絡系統平臺,從而進行實時監控、統一調度、協調管理,實現農業機械的智能化升級?!昂幽鲜≈悄苻r機創新中心有關負責人說。
河南智能農業機械創新中心是近年來河南推廣“互聯網+農業”和服務“三夏”生產的縮影??鐓^機收是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創舉。雖然聯合收割機的總數已經足夠,但在過去,由于調度和指揮困難、信息差、運輸時間長等因素,一些地區在高峰時段仍然缺少機器。
60歲的“麥客”劉成欽是河南鹿邑縣人,2019年是她與老公跨區收麥的第12個這年。每年麥收前,劉成欽會給各地親戚朋友“老客戶”不斷打電話。小麥熟得多好,收獲價高又低,哪里小麥多,機器少,查明情況后,我們將制定出旅行路線,商定收獲時間和畝數。
跟隨小麥成熟的軌跡,劉秦城從豫南出發,經河南進入山東。到達天津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。這幾年,劉成欽跨區作業的收入縮水了不少?!扒岸螘r間,每臺水稻收割機收麥賺四五萬元,如今只能一兩萬元?!眲⒊蓺J說,如今農機車多了,麥收銷售市場形勢嚴峻,要是能保證科學研究生產調度,讓供求配對,人們就能少跑冤枉路多掙錢。
現如今,隨之“互聯網技術+農牧業”的發展趨勢,河南省局部地區依靠信息化管理方式,科學研究生產調度農機車安全作業,使供求合理連接,正讓劉成欽的期待變為實際。
據河南許昌市農業機械管理局負責人介紹,為服務“三夏”生產,近年來許昌開發了“智能農機畝產系統”,建設了許昌智能農機信息平臺,在全市2400臺聯合收割機上安裝智能農機終端,并進行定位導航 具備智能風暴等功能,減少了“麥客”的移動時間,作業面積和糧食產量同時顯示在終端和平臺上,有效地減少了人工投入。
許昌宏偉農機合作社124臺收割機配備了智能農機終端。理事長李紅偉說:“手機非常好用,一臺聯合收割機比以前少一個人,所以季節最低也能節約3000元。因為不使用土地,收割機工作更多,可以增加收入5000元。計算一臺收割機的額外收入8000元是沒有問題的?!?/P>
“三夏”生產期間,許昌農機部門通過信息平臺對機收動態進行24小時監測,在縣與縣、鄉與鄉之間對作業機械進行余缺調劑,引導機手合理確定轉移路線,有效應對了高峰期局部地區缺機難題,極大地提高了農機作業效率。
許昌還推出了“農業機械網”手機應用。下載并安裝掃描的二維碼后,農民可以很容易地在附近3到5公里范圍內找到聯合收割機。通過一鍵呼叫和一鍵導航,他們可以快速與農機手取得聯系,獨立??哭r機,及時完成收割。